栏目分类
联华证券_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联华证券
在线股票配资平台
炒股杠杆配资平台
我又来澳洲了,30岁还努力看世界,是因为……
发布日期:2024-03-25 04:57    点击次数:97

/ 这是我们在一起的2506天 /

排版:浮生三梦

朋友们!

我到澳大利亚了!

刚从悉尼歌剧院出来,

内心还满是喜悦和冲动。

这一次,

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

我们差点就见不到这个伟大的奇迹了。

👇👇

关于悉尼歌剧院的“秘密”

01

澳大利亚的灵魂,

无疑是——悉尼歌剧院。

没有它,

整个澳洲也会失去颜色。

甚至有人会为看一眼悉尼歌剧院,

而专程去澳洲。

它是世界上著名和具特色建筑之一,

20世纪建筑的杰出代表,

也跟中国有着莫大的渊源。

曾入围“世界新七大奇迹”的票选;

是世界遗产名录中,

最年轻的一个!

它成就了一个“天才”,

将名不见经传的小设计师捧上神坛。

没有人会质疑它的伟大。

晚霞下的悉尼歌剧院 @Vir Das

但你们知道吗?

这座奇迹,我们差点就见不到了!

它几度难产,一波三折。

工期一拖再拖,

由一开始的4年拉到14年;

预算一超再超,

原本700万美元,

最终完成1亿200万美元;

它虽是一座文艺建筑,

背后却是长长的政治拉锯;

更遗憾的是:

其缔造者——灵魂设计师约恩·乌松,

某种程度上也算被“始乱终弃”,

因政治拉扯、职场pua等被迫离职。

从此发誓再也不迈入澳洲,

直至90岁高龄离世,

也未曾亲眼见过最终落成的歌剧院。

这支被戏谑“永远不能完工的交响曲”,

到底如何跌宕起伏,危机四伏?

我们今天就要来揭秘!

这一个“完美中充满了不完美”的故事

02

很多艺术的源头,

并非因为艺术本身。

悉尼歌剧院也是如此。

它的“孕育”,

是因为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

设计稿的“诞生”更是一场,

来自垃圾堆的意外。

20世纪50年代,

当地政府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举办一场国际建筑设计竞赛。

收到了32个国家的233位建筑师的方案。

据流传,

时任评委的沙里宁来晚了,

其他评委已经筛掉一批了。

迟到的他,

兴致缺缺地翻看已淘汰的作品,

没想到被218号作品吸引眼球,一发不可收。

这是一个异想天开、大胆前卫的设计稿,

实施难度极大,

但沙里宁力排众议,劝服了大家。

于是,

悉尼大剧院的雏形便有了,

有趣的是,

约恩·乌松此前从未去过澳大利亚,

他是凭借友人的描述想象的设计。

直到6个月后,

约恩·乌松才得知自己中选。

惊喜的是什么呢?

悉尼歌剧院和中国建筑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乌松是个当之无愧的中国迷。

他的两位恩师也很喜欢中国文化,

甚至一位(拉斯姆森)还在北京设计过热电站。

乌松很早就接触过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学生年代就读到了中国宋代的建筑名作《营造法式》。

中国建筑的构建和要素,

特别是中国的寺庙建筑,

屋顶的斗拱结构,它们的装饰方式和朝向,

都曾令他深深痴迷。

有传言还说,她女儿名字中的lin,

是林语堂的“林”。

认真研究过悉尼歌剧院的人,

应该能发现,

它的设计其实有很多中国元素的体现:

它有很多台阶,

还会在很大的高台上架一个大屋顶,

这是他对东方建筑的解读,

或者说致敬;

内部的天花板,

呈现出一条一条的模样,

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如出一辙!

大剧院上采用的研发三年才出来的“悉尼瓷砖”,

也传言是受中国造瓷技术启发。

@Positive Vibes Chris

直到如今,

悉尼歌剧院也非常重视华人。

从2013年开始,

每年的中国农历新年,

歌剧院都会变成中国红,

还有舞龙舞狮的庆典活动。

新年还会有特别的剧目,

针对华人观众出台词、剧目。

比如《图兰朵》,

是讲中国公主的故事。

@XHNews

建立51年来

很多华人艺术家都曾登台表演:

朗朗、谭晶、陈锐等音乐家,

都在大剧院演唱;

而成龙大哥则是第一位,

第登上悉尼歌剧院的中国人!

所以,

当我走在悉尼歌剧院,

除了惊叹鬼斧神工的技艺外,

还会有满满的自豪和欣喜感。

与有荣焉。

悉尼剧院和大桥的“中国红”

03

悉尼歌剧院的伟大下,

掩藏着“灾难性失败”

1957年,乌松只身来到悉尼,

受到了巨星般的欢迎;

6年后,他举家搬迁。

可是,

随着上层换人,政治权衡,

迟迟无法完工的悉尼大剧院,

和越来越超预期的投资,

让乌松也陷入巨大舆论争议。

遭遇各种不公待遇:

不给乌松结款,

发不出工人薪资;

甚至还pua他的才能;

……

乌松被迫辞职。

而这次离开,

他再也没有回来。

即使后来剧院翻新,

内部装修需要乌松来坐镇,

他也没有回来,

只派了儿子前来。

值得一提的是,

乌松离开后,

大剧院的花费更是水涨船高,

超得一塌糊涂!

不得不说,

我还挺欣赏他的这股劲。

满腔热情和才华,都被打压,

失望透了,

就头也不回。

后来的乌松鲜有作品闻名,

但正如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评语:

“约恩·乌松一生的辉煌只有一次,但这一次已是传奇。”

只一个悉尼歌剧院,

就让他获得了建筑界所有的大奖,

就连称作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奖,

也收入囊中。

他因悉尼歌剧院享尽荣誉,

但也遭变苦难。

也是一种天才的精彩人生。

回顾整个历程,

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什么呢?

是悉尼大剧院竣工仪式上,

乌松没有出现。

那场开幕盛大无比,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

但剧院的设计者,

却未被提及一字。

他将狂想变成了现实,

但当时的璀璨全绕他盛开。

好在历史总是公平的,

如今再提起悉尼歌剧院,

乌松的名字还是会被看见。

30岁+的我,

还在致力于走遍世界。

是因为我想告诫自己:

莫陷于鸡毛蒜皮。

如果世界是一本书,

我们停在当下,

等于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页。

而当你打开更多页的时候,

你会发现——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璀璨和伟大,

等待你去见证。

晚安。